參加自學考試的人日益增多,許多成功者脫穎而出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屢遭挫折。究其原因不外乎三類:一是思維品質存在問題;二是學習效率低下;三是心理出現有偏差。因此,參加自學考試必須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
日前,筆者通過對部分考試失敗的自學者各項思維品質的調查發現,有近80%自學者的思維能力不同程度地低于作為對照指標的自考成功者的平均水平。這表明,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在自考中是非常重要的。
調查發現,學習成績的差異主要是學習能力的差異,而學習思維能力是自學成才最重要的心理品質。這種能力是以先天素質為前提,經過后天的教育、培養發展起來的,每個自學者只要遵循科學規律做鍥而不舍的努力,思維能力是會得到提高的。
注意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思維的主體是自我,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就是在學習中培養自己善于獨立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深入理解,才能將知識運用自如。廣大自學者要善于吸收各種優秀的思維品質,思維方法,逐步養成審題辨析、思路設計、優化學習的習慣。
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任何一門專業知識都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自學者的學習思維也要有相應的廣度和深度。首先要把握知識的體系、特點、重點和難點;其次要擺脫框框套套的局限,確立多元化的思維。要從順向和逆向兩方面入手,對復雜的問題要逐層深入分析,把握知識本質特征。很多成功的經驗表明,對知識的概念理解得越全面越深刻,就越能透徹地揭示其本質,記憶也就越牢固。此外,博覽群書,勤作筆記,積累深厚的知識功底對拓展思維有較大補償作用。
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和創造性。優良的學習成績與思維的靈活性密切相關。在學習中常遇到難題,思維受阻,這主要是對知識掌握不牢固,思路呆滯、片面,記憶產生倒攝(或前攝)。難題面前若只求“進”,不思“退”,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所謂“退”即先放一段時間,待冷靜下來再調整思維策略,繼續思考。這就是“讓步思維法”。
缺乏邏輯性的思維是混亂的,無價值的。對問題的分析、綜合、比較必須遵循邏輯思維的規律,進行嚴謹的推理、充分的論證,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為此,自學者應認真學一點邏輯學的知識。
自學者要時常注意不要使自己對問題的思維凝固在某種“心理定勢”的消極狀態,因為這樣容易產生“求同思維”而犯“刻舟求劍”的毛病,要注重“求異思維”,以“發散思維法”大膽設想;以“集中思維法”細心求證去打開新的知識之門。
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許多自學者工學矛盾突出,如何兼顧家庭責任、職業責任與自身素質的提升呢,最佳的選擇就是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以下推薦幾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是重點學習法。就是對所要學功課,從第一章開始,?直到最后一章,每一章的重點予以明確,并進行深入理解、反復記憶,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二是系統比較學習法。就是依次對每章的內容分章、節、目、條、具體對應性內容知識進行整理,做到心中有全局,同類(比如特點、原則、性質、分類等)各章節之間相比較,本質區別搞清楚,以加深理解,牢固記憶。
三是自問自答的驗效法。即在基本內容大體掌握,重點難點皆明確的基礎上,自己出題目,或按書中已出的測試題目,轉抄單列在紙上,自己做答,然后核對檢驗理解、記憶掌握的程度。不會的再下功夫理解記憶,提高學習的針對性。
四是相互問答法。即同事或親朋好友在一起學習時,在基本內容已經掌握的基礎上,可以采取甲乙相互提問的方式,答的不對、不會的問題記下來,再學習。